龔光榮,男,62歲;李洪玉,女,63歲,江津區德感街道南華社區居民。2012年,他們的獨子龔莜植突發白血病去世。按照兒子生前遺愿,他們忍痛捐獻了兒子的遺體器官,幫助兩位人士重見光明。從此,他們深刻體會到遺體器官捐獻是在用愛為生命續航,決心宣傳發展更多人加入遺體捐獻,匯集點亮更多的愛與希望。2014年,夫妻倆正式注冊成為器官捐獻志愿者。近6年來,在他們的宣傳動員下,已有178名群眾簽下“遺體器官捐獻志愿書”,加入遺體捐獻志愿者行列——他們所在的社區就有111人,他們自己的大家庭里有6人。他們用堅持播下了一顆顆愛的火種,醞釀了一個個延續生命的希望。他們獲評2020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

緣起,平凡家庭蘊藏不凡大愛
龔光榮生于1958年,是一名從小聽著志愿軍抗美援朝英勇故事長大的熱血青年。16歲那年,初中畢業龔光榮報名參軍,但由于他是家中獨子,當時政策不允許獨子參軍,遂成為龔光榮一生的遺憾。
1985年,龔光榮的兒子龔莜植出生。從小健康活潑的兒子再次燃起了龔光榮的“參軍夢”。2004年12月,龔莜植光榮入伍。2006年,2年義務兵生涯結束后的龔莜植捧著“優秀士兵”的獎狀光榮退伍。
就在一家人享受幸福生活的時候,不幸卻悄然來臨。2011年8月,龔莜植不幸罹患淋巴細胞白血病。為了給兒子治病,龔光榮不僅賣掉了江津城區的2套住房,還欠下了巨額債務。

輾轉醫治一年多的龔莜植自知治愈無望,向父母提出了一個特殊的要求:“爸爸,我生病一年多,得到了很多社會各界的捐助,我無以為報,就把器官和遺體捐了吧?!?/span>
聽到兒子的話,本就飽受煎熬的母親李洪玉當即崩潰大哭,死活都不同意兒子的請求。一邊是兒子最后的堅持,一邊是妻子的強烈反對,龔光榮陷入了兩難境地。他想開口勸說兒子,卻又想起兒子生病期間家鄉社會各界的無私幫助;他想開口安慰妻子,但看到妻子滿臉的淚水,卻又不知從何說起。他只得沉默。
“我當過兵,接受過國家的培養,把我的器官捐給更多需要的人不好嗎?”異?!邦B固”的父母讓龔莜植說出了這輩子最狠心的一句話,“你就當我死在了戰場上吧!”

龔筱植的堅持最終擊敗了母親的反對。激烈爭吵后,夫婦二人忍痛答應了兒子的請求,第二天就聯系了市紅十字會前來登記遺體捐獻。
2012年9月7日,27歲的龔筱植生命永遠定格在了那一天。按照兒子的遺愿,龔光榮夫婦向重慶醫科大學捐獻了龔筱植的遺體及眼角膜。4天后,重慶醫科大學發來感謝信:龔筱植的眼角膜被成功移植,幫助了兩名眼疾患者重見光明。那一刻,龔光榮夫婦兩淚水奪眶而出,“我們感覺兒子以另一種方式活著,他還看著這個世界!”
2014年初,龔光榮、李洪玉前往江津區紅十字會,正式簽署了遺體器官捐獻志愿書,成為南華社區第一個簽訂遺體捐贈協議的家庭。
堅持,一言一行種下星星之火
“生活吻我以痛,我卻報之以歌?!边@是失獨后龔光榮夫婦最真實的寫照。
2012年底,因給兒子治病賣掉了住房的龔光榮和妻子李洪玉搬進了位于德感街道南華社區的廉租房。

“雖然年齡大,但精神足、耐心好、熱心腸!”說起龔光榮,南華社區黨委書記白正中贊不絕口。溝通協調矛盾糾紛、為居民救急救難、發動群眾支持政府工作……當上了居民小組長的龔光榮,一樁樁、一件件都被他挑在了肩上。
盡管龔光榮為群眾嘔心瀝血,但他一家三口簽署遺體捐獻志愿書的事被“曝光”后,無異于在社區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彈,鄉鄰紛紛指責他們“離經叛道”。面對鄉親們的質疑,執著的龔光榮心里暗暗發誓:一定要為兒子正名!為遺體捐獻公益事業正名!
一個大膽的想法開始在龔光榮心里形成——何不借此機會,把遺體器官捐獻這件事推廣起來?
“最開始想著先從身邊的親戚朋友入手,大家關系親密些,不至于鬧得太難堪?!?014年夏天,夫婦兩帶著資料到姐姐家宣傳,沒想到剛開口,姐姐全家都“黑了臉”,直接把他們趕出了家門。
對鄰居宣傳遺體捐獻,那就更難了。往往剛開口,鄰居們就覺得提“遺體”這個詞晦氣。更有鄰居認為龔光榮一家不安好心,大家遠遠看見他就繞道走。
盡管飽受打擊,龔光榮卻并沒有氣餒?!拔揖褪撬?,也要把這件事干到底!”為了讓更多群眾了解遺體捐獻公益事業,只有初中文化的龔光榮多次前往江津紅區十字會拿資料、向工作人員請教,積極補習專業知識。在全面掌握相關知識、流程后,他又將群眾眼中“犯忌諱”的語句編成“言子兒”,或作為茶余飯后的閑聊,或跑到小區院壩、濱江路等人群集中的地方集中宣講,降低大家對遺體捐獻的“敏感度”……

就這樣,在夫婦二人不懈努力下,鄉親們的態度從質疑到逐漸接受再到主動參與。2014年,滕明德、周中全、陳安明、何高峰4位鄰居成為龔光榮動員的首批遺體捐獻志愿者。他們之中,最年長者57歲,最年幼者僅30歲。而當初趕他們出家門的姊妹連同岳母等共6個親人全都自愿登記,并參與到遺體捐獻宣傳中來。
期待,匯廣博之愛為生命續航
從事遺體捐獻宣傳公益事業6年來,龔光榮夫婦的事跡感動了無數人。他們的行為也得到了社會的尊重和認可:江津最美志愿者、感動重慶月度人物、重慶十大最美家庭、全國最美家庭……在他們狹小的房間,一本本精美的榮譽證書被收納在一個箱子里。但夫婦二人真正壓箱底的“寶貝”,不是分量最重的獎杯,而是薄薄的一本遺體捐獻志愿者花名冊。上面寫著經他們動員、自愿捐獻遺體的164位志愿者的名字?!皩ξ襾碚f,最大的獎勵就是更多人成為遺體捐獻志愿者?!饼徆鈽s說。

從4到164,6年間,在龔光榮夫婦大愛的感召下,“花名冊”上名字的數量猛增了40倍!僅2016年1月22日,龔光榮所在的社區就有45位居民集體簽署了遺體器官捐獻志愿書。這場捐贈,至今保持著全市最大規模集體(社區)捐贈遺體器官的記錄。
大江之津、大愛之城。自龔光榮夫婦先進事跡被媒體廣泛關注報道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投身遺體捐獻公益事業。數據顯示,2014年至今,江津共有1123人進行了器官和遺體捐獻登記。他們,為另一個生命提供更多的選擇和可能,不是生命的終結,而是另一種續航!
